反思|超短线交易模式

经历了这一阵不如意的交易时光,痛定思痛,在无限悲观的情绪中,开始寻找自己的问题,我就不相信了,自己做得好期货会做不好股票。了解到,目前市场上,超短线有这三大主流交易模式(按开仓来看):低吸、追涨、打板。硬要给自己做个分类的话,我是属于低吸这一类的。

那这三类到底有什么特点呢?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?又各有什么局限性呢?

一、模式特点及优缺
1.低吸
提前埋伏,可以买在水下或红盘,拥有相对的建仓成本优势,适合大资金中长线建仓操作。缺少确定性,今日是涨是跌,涨多少,跌多少,很难有个定数。

2.追涨
买在分时图拉升阶段,或者是个股近期连涨K线上。比低吸成本高,比打板相对安全些,如果一旦炸板,可能就是一碗大面,如果是K线级别的。一般追求的是,当日就能有浮盈进账。一旦出错,很有可能是一碗大面,追涨的风险也是相对高的,尤其是在市场无热点,连板率低的情况下,十分不利。

3.打板
通俗来说是,在个股快要封涨停时,挂涨停价买入。操作时要注意的是,上方有一定的卖单或大卖单,下方有上千上万手的买单,足以将上方卖盘吃下,当卖单快要消化完的那一刻,迅速挂涨停价介入,如无大卖单,就会意味着缺少市场合力,没有充分得到资金的认可,涨停后会炸板,打了一烂板。打板是确定性最高的一类交易手法,然而又是很难的一件事。首先,从成本上来说,是处在全天最高点,当天是赚不到钱,还有可能承担炸板的风险。而涨停板是股市中确定性最强的,在3千多只个股中脱颖而出,当天涨停的可能在10-150只中,享受的是第二天的溢价。那你不得不去克服种种心理障碍,包括你没别人聪明这一心理认知。

二、超短线热衷品种
超短线上,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各类游资的身影了,赵老哥、乔帮主、A神、章大哥等等。一旦市场上有新的概念,利好消息刺激,形成新的炒作题材和思路,又会被市场短线资金追捧,合力围攻流通市值在20-250亿不等的个股(盘子小易于拉升)。

每一轮的炒作,都需要有人来讲故事,可能是某个公司、领导人、经济周期......如果一个故事足够有想象力,前景,吸引人,这时候就会会资金介入,通过先带动部分个股涨停,进而带动大部分同板块或同概念个股发起进攻,进一步加深资金的认可,会不断地产生吸金效应,出现强者恒强的格局,这也是为什么市场或出现龙头股(大阳线连续涨停,能够产生带动效应)的原因:市场资金认可,合力打造。

炒作过后则是一地鸡毛,大都死得太过难看。所以,一定要及时撤离,高位站岗可不好受。

我自己的风格是:纯技术。不看新闻,不听消息,也不去做题材什么的。只做低位个股,均线多头,突破形态。3月份做得一波,兴源环境(52%)和飞马国际(配资平台没法做,光瞪眼了),干得盆满钵满的,后面4月暴雷也是亏得一沓糊涂。低位潜伏或低吸,股价低,本来就是有问题的,却让我坚信,便宜的股票,而且前期经过了盘整的,是相对安全的,就算要亏,也亏不了多少,如果时间拉长到1-2年来看,这个结论有可能是对的。4月份的业绩暴雷却发生了,低位盘整个股,再次向下25-40%寻底,简直不能再难受了。对于A股这投机取巧的市场,除了那几家真正难做价投的公司外,一地鸡毛,如果没有题材傍身作为一个吸金的谎言,根本一文不值。

对的,这就是这场击鼓传花游戏的根本所在。如果不是,那你去问问那些常年在股市在贡献的人是怎么一步一步亏光的。

三、资金效益
A股是T+1的制度,同时不能做空,只能单向做多盈利。这就意味着,你在一个个股上挣钱了,需要出来先等等,等调整完了,有新的行情时,再介入。

而做超短线是最为有效的训练方式了,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周期,形成交易系统搭建过程的一个闭环训练。本身炒得也是一个概率,所以更加需要强化训练,加深对于题材的了解,政策基本面改变带来的影响,市场资金流动的逻辑所在等等。真是件特别辛苦的活。
也正是因为我见到了很多游资刚开始也是从10万左右做到上千万,甚至是上亿,有了这个模仿的路径和方式,同时,做涨停个股也是资金复利效应最快的途径了(如果不配资)。

从波段操作慢慢切换到超短线上,只能说力不从心,性格不太合适。技术手法啥的,还是需要尽力摸索和强化训练。最难的还是对于市场的理解。
炒股真的难,比期货指数难做多了,更要努力学呀。